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爱之泉的博客

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日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是神马“问题”  

2011-06-16 21:07:07|  分类: 随想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和每年的高考一样,早上的语文考试刚结束,各省作文题目依旧成为了人们街谈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江苏卷的“拒绝平庸”,还是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我都相信命题者自有其考察之意,也相信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题目能够考察出考生实际的水平。但各省作文命题中纷纷竖起的“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却让我大为不解。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选拔性考试,目的当然是要选拔出成绩优异和才思出众的学生到更高学府深造。而命题作文的本意也是想尽可能的去除外力束缚,让考生自由发挥,最大限度的展现考生自己的才能。但高考作文命题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不仅与这样的初衷相悖,更是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大相径庭。
  
  首先,“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似乎是把诗歌刨除到了“文体”之外,更让人有诗歌“不入流”的错觉。但君不见我国文学长河中,诗歌本就是一棵擎天巨松,不说《诗经》、《离骚》,也不说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就单单是近现代的著名诗人海子、穆旦、闻一多等人,每每提来都是让人肃然起敬,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分量更是毋庸多言。而现在被誉为是我国第一考的高考,却公然竖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不知是神马原因。
  
  其次,高考改革的呼声甚嚣尘上,这背后其实也是一种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进入新世纪,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演化为人才的竞争,梁启超先生也早已有言,“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国政府更是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创新性国家”的目标。这样,作为我国第一大考的高考,自然就得担负起选拔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任。但现在让高考学子带着“镣铐”和束缚作文,不但“不拘一格降人才”是空话,要想选拔出创造性“人才”更是空谈。
  
  诚然,我们也不难理解命题者的苦衷,也许诗歌对部分考生来说确实难以驾驭,老师们阅卷亮分更是没个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妨害到高考的公平性。但我们又怎能“讳疾忌医”,难道全国933万考生中真就没人能写出首漂亮出彩的诗歌吗?倘李杜复生,将情何以堪?
[稿源:红网]
  评论这张
 
阅读(1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