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爱之泉的博客

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日志

 
 

最好的采药人都会葬身于此  

2013-10-17 08:31:16|  分类: 钱烨报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最好的采药人都会葬身于此

2013-10-17 02:24:28 来源:长江商报

最好的采药人都会葬身于此 - 石晓轩 - 爱之泉的博客

扇子坝是少数几个可以下到螺圈套200米以下的地方。

长江商报消息 逼近最后的“史前森林”——神农架螺圈套大峡谷

确切地说,为了进入螺圈套大峡谷,我们耗费了一天的时间。9月的其他日子里,我也曾多次接近螺圈套的边缘,并从海拔2800多米的双姊妹峰眺望整个螺圈套大峡谷。

螺圈套大峡谷是神农架阴峪河大峡谷的一部分,也是其中地形最为复杂,最为神秘的部分,当地人称螺圈套是“最好的采药人的葬身之处”,据说峡谷底部仍保存着史前地球上的森林形态。

目前,人类对螺圈套大峡谷的认知极为有限。地质学家称其为锅状螺旋沉降的大峡谷,垂直沉降超过2600多米,峭壁之下又延伸出山岭,沟壑杂间,刀切一样的山脊直插谷底,当地人称为“鸡爪岭”。这些“鸡爪岭”横冲直撞,漫无目的地随意切割着大峡谷的上部空间,而谷底河流丛林中的动植物资料则少有影像面世。

■本报记者 钱烨 采写/摄

双姊妹峰

眺望螺圈套,轮廓如同“半个括号

9月末,我曾在神农架金丝猴科研所跟猴队员黄天鹏带领下,从海拔3000米的双姊妹峰眺望过这片罕有人迹的大峡谷,长期在野外跟踪金丝猴的队员认为,螺圈套的大致范围在观音洞至阴坡线之间。

这里被称为峡谷的核心区域。最高点是扇子坝的2742米,峡谷底下的海拔没有记录,因为根本没有人下到底过。曾多次从扇子坝、豹子洞进入螺圈套的跟猴队员杨敬文说,天气晴朗时,从扇子坝那条路上可以看到底下“白花花”的河床。

从双姊妹峰眺望这片峡谷,可以很清晰看到它的外部轮廓,像极了“半个括号”。扇子坝位于这半个括号的中间,两端是阴坡线与观音洞,扇子坝稍微内嵌,从这里下去应该可以纵览螺圈套的核心区域。

除非是逼于无奈,否则即使是这些常年跟踪金丝猴的保护人员,也不会轻易进入螺圈套。拥有十几年跟猴经验的杨敬文说,除非看到猴子进了螺圈套,几天或者十几天不出来,为了弄清楚猴群在螺圈套内部的迁徙方向,跟猴队员就不得不冒险下到峡谷一定距离,寻找猴群。

金丝猴属“群居社会”,有固定的生活圈与迁徙路线,而生活在大龙潭附近的金丝猴部落,经常迁徙到螺圈套内,这给野外研究金丝猴的专家带来很大麻烦。

为了搞清楚它们在螺圈套内的活动方向,围绕螺圈套大峡谷边缘的山脊成为了跟猴队员常走的路线。围绕这“半个括号”走完可能需要两天时间,峡谷的外侧延伸非常平坦,甚至出现了草甸,而一旦向螺圈套延伸,立刻陡峭起来,悬崖万丈。

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在我后来沿着螺圈套大峡谷的边缘跟踪金丝猴时非常明显。似乎是大自然在此处故意设下一个屏障,所有围绕螺圈套的山脉,到此处开始断裂,再也找不到一块平地。海拔沉降非常剧烈,而生活在螺圈套内的动植物得益于这块天然屏障的阻碍,成为神农架林区至今未被外界熟知的神秘孤岛。

鸡爪岭

悬崖下面还是悬崖

这里是进入峡谷的断头路

我曾沿着那些围绕在大峡谷边缘的山脊近距离的观察螺圈套。但也只能是提心吊胆地向下观望,要想沿着这些“鸡爪岭”深入峡谷深处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最好的攀岩好手,面对这些异峰突起的山脉也没有办法。

其实,真正进入这个神秘孤岛,才发现内部空间的逼仄与地理环境的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坠下山崖,层层叠叠的山林,与地上的蔷薇科植物,都在阻碍你继续前进。

峡谷的内部似乎是一种阶梯式的下降趋势,一个阶梯分布着一种丛林形态,悬崖下又是悬崖。所以,找到一条进入峡谷的路线显得那么重要,而在这些常年跟猴的队员中,杨敬文只身进入螺圈套的次数最多。

即使是像杨敬文这种在神农架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谈起进入螺圈套大峡谷还是十分忌惮。他曾多次从扇子坝或者豹子洞下去,但进入峡谷的时间都很短暂,而且只能原路返回。

“下到一定距离后就没有路了,底下全是悬崖峭壁。

与跟猴相比,我的小命要紧。”杨敬文咧着嘴笑。

为了减轻负重,进山之前,我们只带了少量的水,两瓶八宝粥,两个馒头。科研所的小杨所长开着车子,把我们丢在桥洞沟进入扇子坝的废弃公路上。选择由扇子坝进入螺圈套是杨敬文的建议,按照一天的脚程,也只有这条线可以在天黑之前走回来。

桥洞沟

丛林鸟类生存的河床

一直延伸到海拔2400米

桥洞沟是一条从扇子坝延伸下来的河谷的名字,分上下两部分,被一条去板仓的公路切断,我们走的这段称为上桥洞沟。实际上从扇子坝流下来两条河流,另一条与桥洞沟相隔一个山脊,叫鱼儿沟,据杨敬文说,如果从那条沟上去,今天就走不回来了。

上桥洞沟很长,我们沿着这条山沟向上行走了大概两个小时,可以看到它的源头在扇子坝山脉顶端的一个高山草甸。海拔超过2600米时,源头区域已经分割成多条窄沟,从高山草甸的禾本科植物的根茎中延伸而出。

山脚的河床明显宽敞很多,两边是开阔地。这里生存着很多丛林鸟,沿河谷而上可以清晰地听到它们的吵闹声,却很难见到身影。

毕竟是少有人打扰,在距离这片开阔地50米距离时,这些胆小的鸟类仍会探出头来观察我们,相互报警,然后窜到浓密的灌木林中不见了。

从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内,可以观察到这群丛林鸟,应该属于画眉科的鸟类。体形大的应该是眼纹噪鹛,可以在望远镜中清楚看到它身上白色的点斑,这个特种非常明显,而体形稍小应该是橙翅噪鹛,这是下山后请教了鸟类专家才认识的。

很明显,它们属于群居鸟类,不少于20只的成年鸟在灌木林中觅食、建巢。网上说这两种鸟的巢距离地面都很近,一般喜欢以山楂、海棠、花楸、卫矛或者其他蔷薇科的种子为食。

这些丛林鸟生存的河床一直延伸到海拔2400多米的半山腰,这里也是我们补充水源的最后一站。再往上,落叶林中的山杨与栎树被红桦取代,冷杉林与落叶松开始多了起来。

 

  评论这张
 
阅读(6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